138 Directories
Tuesday, February 13, 2024
Wednesday, February 1, 2023
糖梅仙子之舞
《音樂家研究》
彼得·伊里奇·柴可夫斯基
他是俄羅斯人
屬於浪漫主義時期的人
●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(維也納古典樂派)的延續和發展,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。
在音樂創作上,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札特,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。柴可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,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
柴可夫斯基是一個生性緬腆而敏感的人,自幼即展現高度的神經質和豐富的想像力,對於周遭的人、事、物,經常有異於常人的感受,尤其是在音樂方面。
雖然他的家庭並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,但他天賦的能力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,相反地,隨著年齡的增長,心中對音樂的那種需求更是狂熱。八歲那一年,他被送往寄宿學校,被迫脫離家庭的庇護,對他真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,鬱悶的人生自此開始。
於是他寄情於音樂,自小學鋼琴的他,很快便在同儕間了展露頭角,直到二十二歲之前都在聖彼得堡音樂院選修音樂課程。在一八六三年時,甚至放棄了學習法律,成為音樂專修生,三年後便開了第一場演奏會。
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便寄情於音樂之上。他只有坐下來創作時,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,創作就是他生活的重心。
《樂曲研究》
這是第二幕糖果王國的場面音樂。
描寫舞劇第二幕胡桃鉗王子帶著小克拉蕾來到了奇妙的糖果王國,糖梅仙子跳起舞蹈歡迎他們。在豎琴悅耳的伴奏上,音色迷人的鋼片琴奏出溫柔的旋律,表示溫婉美麗的糖梅仙子的來臨。
這首曲子非常特別,因為柴可夫斯基應用了音色亮麗的鋼片琴做為本曲的主角,這個樂器是第一次被運用於音樂作品中,那輕巧的聲音,就像美麗的糖梅仙子纖細的身影,愉快的跳著舞,編織出夢幻般的世界,帶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。
《胡桃鉗》
柴可夫斯基被稱為[悲愴大師],喜劇收場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,胡桃鉗是很例外的一齣。
而舞劇中惡勢力的代表-老鼠,恰恰也是柴可夫斯基一生最討厭和害怕的動物。
此為柴可夫斯基所做的最後芭蕾舞曲 。
聖誕傳統夢幻芭蕾舞劇《胡桃夾子》
2017-12-24 3:48 PM 標籤: 胡桃夾子, 芭蕾舞劇, 柴可夫斯基, 聖誕
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彼得 ‧ 伊里奇 ‧ 柴可夫斯基(Peter Lynch Tchaikovsky,又譯為:柴科夫斯基,1840 ~1893)是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、音樂教育家,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。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,體裁廣泛,僅大型作品就有:10部歌劇,以《葉甫蓋尼 ‧ 奧涅金》和《黑桃王后》最為著名;6部交響曲,以《第五交響曲》和《第六交響曲》最為著名;4部協奏曲,以《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》和《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》最為著名;3部舞劇——《天鵝湖》、《睡美人》和《胡桃夾子》,以及幻想序曲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、《1812序曲》、《意大利隨想曲》和鋼琴套曲《四季》等等。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注重對人的心理的細緻刻畫,具抒情性同時又帶有強烈的戲劇性。他的旋律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格,風格浪漫、魅力獨特,是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。
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《胡桃夾子》是廣受大眾喜愛的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,與其《天鵝湖》齊名。原作為發表於1816年,德國浪漫主義作家恩斯特‧西奧多‧ 阿瑪迪斯‧ 霍夫曼(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)創作的名為《胡桃夾子與老鼠王》的故事。1844年,亞歷山大 ‧ 大仲馬將其改編成法國故事。過了48年,柴可夫斯基根據該故事創作音樂劇,並由馬里烏斯 ‧ 彼季帕(Marius Petipa)搬上芭蕾舞臺。自那時起,《胡桃夾子》就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劇之一。
您的網站尚待審查,還不能放送廣告: https://wongyeekam.blogspot.com/
太好了!您已完成所有步驟 [US] Your site is still under review and not ready to serve ads: https://yipsinman.blogspot.com/ Great! You've done it all.